新基建再造智慧停车新蓝海 
CN
EN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新基建再造智慧停车新蓝海
发布时间: 2020-07-24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新热潮。其中,智慧停车市场相对成熟、社会需求攀高,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场景,成为新基建背景下的一大亮点。然而,智慧停车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既要在缓解城市“停车难”中尽快发挥作用,又要寻求运营利润和成本投入的平衡。专家建议,下一阶段应借助5G、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的“东风”,破解“信息孤岛”“城市级运维”等产业痼疾。

技术快速迭代 提升用户体验
智慧停车的概念在业内并不陌生,自2000年以来,各地的鼓励政策接连出台,市场上智能化改造手段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时期有超过200家智慧停车类企业“同台竞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资本市场的热捧,使得智慧停车产业迅速扩张并发展成熟。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认为,智慧停车产业的发展阶段,要从设施设备智能化、停车收费管理智能化、城市停车管理信息平台以及面向用户的停车信息诱导系统等方面综合判断。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停车市场处于原始阶段,即纯人工收费,多采用纸质卡片登记出入时间的方式进行收费管理。”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北京分院高级工程师翟东伟介绍,自此之后,我国停车产业的智慧化改造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在第一个时期,磁卡辅助收费在停车市场普遍应用,停车运营单位采用条形码或者磁卡等手段,记录和计算用户停车时间,但收费仍以人工方式为主。
2006年至2014年,以车牌识别为特征的技术手段逐渐应用于停车场。一些注重顾客停车体验的商业综合体,首先开始大规模改造,使用车牌识别作为出入口控制计费的主要技术手段。此外,政府也逐步开始开发区域停车诱导平台,将已经智能化改造的停车场数据接入到诱导平台,为车主提供空余车位信息。
2014年至2019年,智慧停车市场进入第三个时期,无感支付及多屏诱导等新服务开始出现。车主通过ETCP、停简单等互联网停车运营平台,绑定车牌和支付渠道后,就可以实现“无感支付”,进出停车场的时间缩短至2秒钟,极大提升停车体验。


信息共享难题仍在 智慧程度有待挖潜
尽管经历了快速迭代的三个时期,“信息孤岛”现象仍是制约智慧停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智慧停车的首要目的在于解决城市“停车难”,因此,从城市层面打通协同是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从整个产业链来说,智能停车设备商、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提供商、互联网停车运营企业等主体之间呈分散之势。不同类型的停车资源也没有实现整合,停车管理仍呈“散小乱”的格局。城市内常见的商场、医院、写字楼、社区及路边停车场,各有不同的管理特点,涉及的产权方也不尽相同,为停车场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造成较大难度。
而在信息技术层面,市场上主流的智慧停车App互不兼容。由于行业内缺乏统一标准的约束,互联网停车运营企业各自研发的App操作方式不一致,给用户使用和停车场管理带来不便。
此外,程世东表示:“目前的智慧停车市场,在我所说的四个方面,都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在停车设施设备的智能化方面,国内已有机械化立体车库、智能车库等萌芽,但相关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仍备受质疑,实际推广应用并不广泛。
面向用户的停车信息诱导系统尚处于初级时期,应用范围不够广泛,提供的信息也不够详细,部分诱导系统仅有空余车位数量等基础功能。至于城市停车管理信息平台,程世东认为相关企业在这方面均较薄弱,还有很大的挖潜空间。


丰富应用场景 建城市级平台
针对上述问题,翟东伟认为,新基建会为智慧停车市场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手段。
5G基站的建设,可以改变停车管理技术实现模式。比如,通过定位精度到1米的5G技术,实现非露天停车场内的精确导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将改变智慧停车信息诱导系统的服务。除停车位外,未来的信息诱导还要考虑充电桩的使用调度。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将为城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赋予更多的数据分析挖掘能力,更好地服务政府规划建设管理、商业经济活动等。
停车信息诱导系统会在停车场电子收费更加完善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程世东表示,未来地图类App不仅显示附近停车场、空余车位等基础信息,还会提供一键导航、实时停车费等更详细且实用的服务。
此外,企业推动城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的建设是智慧停车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程世东说:“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是由企业推动,不再由政府主导。”城市级平台需要企业通过利益共享的机制才能够做到位,但也离不开其他参与主体的支持。
同时,政府也由原先主导地位,转为制定规划、提供数据等支持性工作。行业专家则作为智库力量,提供技术标准、可行性研究等专业支持。


Top